协会党建 | 加强党在协会的领导奋力谱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省中医药专家协会党支部筹备负责人高奇新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24-01-29 21:22 浏览:
201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随后陕西省科协也下发了《关于加强陕西省科协所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凡是经政府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包括长期聘用人员)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及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同一业务主管单位所属的其他社会团体或其他邻近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或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其业务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团体,上级党组织可向社会团体选派、输送、推荐符合条件的党员,为社会团体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或指派党的建设工作联络员,负责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及党组织的建立工作。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党组织或所在地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团体及时建立党的组织,选好配强社会团体党组织负责人,并做好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意见共分七部分二十三条具体措施,对于加强党组织在协会的领导和思想引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各级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社会组织承担着重要任务,同时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对于把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党在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国家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各省相应的也要成立相关部门,是国家从战略考虑、顶层设计和社会发展变化所需求设立。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协会的设立和成立社会工作部目的意义是一致的。
除了上述的重要意义,在协会设立党的组织还有下列几点积极的意义。
1、是提高协会政治地位。根据相关规定和协会章程,通过建立党组织,有利于协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协会运行树立正确导向,充分用好政策为协会发展服务。
2、是规范协会依法依规办会行为。协会党的组织引领会员更加注重守法、诚信,来赢得社会各界和会员企业的信任与合作,同时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协会建设的认可。
3、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会会员中,有一批长期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共产党员,他们无法按时参加原所在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协会成立党组织,可以将其集中起来,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在党的领导下中医药发展才迎来了新生并得以逢勃发展
解放前,传统的中医都是从师带徒,西医传入后,才零零散散极少数地方医院才有中医药学徒。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医药事业既逢机会又遇挫折,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毛主席提出“团结西医学习中医”的开展,让中医药发展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根据地医疗卫生实际出发,提倡使用中医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中医发展的认识。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的决策让中医药为守护万千军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新的阶段,4亿7500万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面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对于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党中央纠错正偏,支持中医发展;全国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领导,让中医药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得以乘风破浪,持续发展,成为创造健康幸福生活的关键力量。
中西医关系问题是近代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一个复杂社会问题。面对遍布全国的几十万中医医生和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科学角度,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思考的。
1949年9~10月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会后毛泽东主席批准,将“预防为主”确定为卫生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第一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代表时指出:必须很好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正式成立。卫生部成立后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深入分析新中国的卫生状况和人民对保健的要求,对卫生工作方针形成统一认识,召开一个辐射全国的卫生会议成为当务之急。
1950年8月7日下午三点,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正式开幕。毛泽东主席为这次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明确了解决中西医关系问题的基本方向。
在毛泽东主席的思想指引下,会议对开展新中国的人民卫生工作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即指导新中国卫生工作建设的三大方针。
在稳定政治局面和完成艰巨的人民防病灭病工作的关键时期,“团结中西医”的提出,既明确了卫生工作的主体,也明确了处理中西医关系的总的原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中西医之间建立起巩固的统一战线的需要,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中医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
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突出了“团结中西医”和“中医科学化”两大与中医工作相关的主题,强调了中医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中医学的宝贵经验,然而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主张“废止中医”的人抓到了可乘之机,对“中医科学化”问题大做文章。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把“中医科学化”落实为改造中医的“中医进修”工作等,使中医的存续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中医经历了被排斥和歧视的困苦时期后,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数次指示批示让中医人减轻了重压,重获了希望。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对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我们对中医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批判地接受这份遗产。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
1954年6月底7月初,毛泽东主席对中医药工作发表讲话,指出“中西医比较起来,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传入中国不过几十年,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疾病诊疗仍靠中医的仍占五万万以上,依靠西医的则仅数千万(而且多半在城市里)。因此,若就中国有史以来的卫生教育事业来说,中医的贡献与功劳是很大的。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对中央关于团结中西医的指示未贯彻,中西医的真正团结还未解决,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首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
为了全面纠正影响中西医团结的错误倾向,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54年7月,成立了由中宣部、文化中央教育委员会、卫生部指定人员组成的中医问题临时工作组,向各地卫生行政负责人和北京、天津的中西医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中医问题的指示;召开了中共中央、华北和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的中西医座谈会,反复讨论了关于学习和研究中医、扩大中医业务、出版中医书籍等问题。
毛泽东主席的多次指示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措施为中医药解开束缚,纠错正偏,中医得以重新振兴发展。
1955年12月19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的同时,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在中医研究院举行开学典礼。共有84名全国各地选送的高等西医药学校毕业生和具有临床经验的西医师到中医研究院学习。1958年6月,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76名学员毕业。这批学员后来大都成了中医科研、医疗和教学骨干,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年9月25日,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汇报了中医研究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情况和成绩,报告很快被送到毛泽东主席手中。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作了批示: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七十至八十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一九六〇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们就有大约二千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这一批示让全国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1958年之后,卫生部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天津举办了6个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兼通的新型人才,包括国医大师唐由之、陈可冀等,为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影响和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之后,中医研究院举办了第二、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第三期西学中班学员。
1960年2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提交《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座谈会情况的报告》,提出了三点经验、四点意见。三点经验是:必须认真地批判轻视祖国医药遗产的思想;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必须坚持离职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四点意见是:加强党对中医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医政策;西医学习中医仍然是目前贯彻党的中医政策的关键;在进一步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同时,要加强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祖国医学的工作;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交流经验。这三点经验和四点意见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医政策的认识,加强了中西医的团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领导下,团结中西医的方针得持续贯彻,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也为中西医结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中医药作了重要论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2016年8月19日至20 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7年7月6日,习近平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9年10月,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疫情防控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科学论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西医结合, 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并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这次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
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021年5月12 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三是开拓视野,抢抓机遇,抓住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期和产业爆发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政策大力推进中医药发展。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22年12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根据《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稳步增长。2022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0319个,比上年增加2983 个。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持续增强。2022年,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9.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 93.4%,乡镇卫生院占99.4%,村卫生室占81.2%。在人员方面,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91. 9万人,比上年增加3.4 万人。此外,2022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 12. 3亿,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
2、在服务大局,融入全局中谋发展。《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积极发展中药事业,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约4507亿元,同比增长4.7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818亿元,2024年将达到5102亿元。中医药持续增长
根据《中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22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达2332亿元,增速达13.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将达2607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2764亿元。中医药产量恢复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医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截止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 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凭借其在治疗慢病领域享有独特的优势。
3、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中医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习主席把中医药定位为国家的“五种资源”,把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未来,随着中医药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提升和优化,以及国际间合作的深入开展,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特色优势和重大战略作用。通 过中医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实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
中医药是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医药已经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成为我国与东盟、欧盟、 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合作的重要内容已有103 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中医在29个国家和地区和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在多国以药品形式注册,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 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在海外建设32个中医药中心。2014年 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见证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悉尼大学签署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中医药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渐受到世界瞩目。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 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新时代的中医药人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新精神新要求新论断,理解运用好其中蕴含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坚持“三观互动”,推动中医药事业“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贡献。